一、学位授权点建设情况
1.培养方向布局
BV1946官方网站MPA培养方向包括:地方公共事业管理、地方政府与边疆治理、地 方政府财政、大数据与智慧政府、纪检监察、政府运行保障管理。
2.师资建设
本学位点目前有专职教师40名,行业兼职导师18名,专职教师包括教育 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 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名,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名,国家民委决策咨 询委员1名,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1名,全国MPA优秀教师3名,全国研究 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评委5名,教育部学位中心优秀案例教师1名和案例首席 专家3名,省级学者、名师、专家、带头人等18名。行业导师89%具有博士学 位或副高及以上职称。在分工上,专职教师主要负责授课、案例指导、项目指 导和论文指导,行业兼职教师主要负责讲座和论文指导(同时配备专职教师以 求专兼相济)。
云大MPA师资正在凸显特色化与团队化。其中,公共管理案例团队已经具备 国家级显示度和影响力,案例团队长期从事案例研发与教学,每年能稳定孵化35 个左右的案例,参加全国大赛和竞争入库,2024 年不仅继续受到中国公共管理 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邀请进行经验交流,而且受邀赴中国矿业大学、重庆大 学、内蒙古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电子科技学院、玉溪市委党校、临沧市委 党校等20余家兄弟院校进行团辅,帮助孵化了十余个获奖案例。行为公共管理 团队也初具雏形,5 位老师已经带领团队开展了行为实验并陆续在国内外开展学术交流和发表学术论文。
3.平台建设
本学位点的教研平台:云南省新型智库“政府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云南省高校智库“地方政府治理研究中心”、云南省人民政府与BV1946官方网站合作建 设的“云南省公共政策研究院”、云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委托学院运营管理的“云南省机关事务研究中心”、省级教学实验中心“公共管理教学实验示范中心”、 BV1946官方网站廉政研究中心。
4.人才培养及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除常规的针对老师的授课教师培训、导师遴选,面向学生的教学监控、论文 指导、学位授予管理之外,本学位点探索了“首席+骨干”“培训+筛选”“遴选 +双向激励”的师资队伍建设方式,探索了“导师全程负责+‘导师超市’阶段性 团辅+‘懂王小灶’技术赋能”的学生培养方式,以期教学相长。
人才培养和质量保障体系的精细化建设陆续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云大MPA学 生撰写的公共管理案例已经获得了30余项全国各类获奖和60余案例库入库,人 才培养成果引发中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教指委关注,并受邀在全国赛事培训上进 行3次人才培养经验交流。
5.主要成果
截至2024年底,BV1946官方网站MPA团队在全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中获奖 30 项,在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入库62项,在清华大学中国公共政策分析案例 大赛获奖和入库19项,MPA师生基于案例研究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1篇。师资团 队中产生8位全国大赛评委,3位全国MPA优秀教师,获得6个教育部学位中 心案例项目,4人次受教指委邀请在全国培训中进行经验交流。
二、人才培养
1.培养全过程质量控制
本学位点课程设置严格按照培养计划进行。
建成和继续建设3家实践基地,包括野鸭湖拓展训练中心、昆明金殿中学、 云南汇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导师带领学生进行小规模调研,并撰写案例和论文。
近期导师的教学类成果包括:全国优秀案例教师项目1项(结题为“优秀”); 教育部学位中心主题案例6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023);云南省教学 成果一等奖1项(2022),BV1946官方网站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2021),BV1946官方网站教 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2020);出版国家级教材多部。
实践教学情况和代表性活动和成果:2024 年,本学位点导师带领学生开展 了大量的实践教学活动,并撰写了35个案例,孵化了若干毕业论文。其中5个 案例提交中国专业学位案例库(评审中),2个案例全国获奖,2篇论文发表于 JCR1 区刊物。
2. 研究生培养情况
奖助学金情况: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公共管理硕士(MPA)研究生不得享受 各类奖、助学金,但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科研热情,激发学生的科研积极性,本 学位点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全国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及学术研讨活动,另一方 面,每年均在学校内部组织MPA案例大赛,并对各种赛事中获奖的学生予以大额 奖励。2024年,各级获奖、获得专业学位实践创新项目学生人数约98人,获得 案例稿酬、赛事奖励、项目经费约12万。
考取资格证书情况: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本学位点MPA在校生考取注 册会计师、经济师、税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12项。
招生、毕业、授予学位情况:2024年,本学位点共招收公共管理硕士(MPA) 研究生259人,授学位222人。
毕业生就业情况:由于本学位点只招收在职MPA,所以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 100%,且大多为高质量就业,部分学生在学期间获得了职位晋升,2024年同样如 此。其中,党政机关约占70%;事业单位约占17%,国有企业约占7%;其他约占 6%。
3.人才培养过程数据
本学位点培养过程严格,以2024年论文各阶段通过率为例:预审通过率约 97%,查重通过率约99%,送审通过率约97%,答辩通过率约99%,分委会通 过率约98%,另有约2%会因为其他原因放弃,最后学位授予率约90%。
这在学生群体和周边兄弟院校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和示范效应,周边省份兄 弟院校毕业论文开题、送审和答辩,均大量邀约我团队。目前团队服务已经辐射 四川电子科技大学、贵州财经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云南财经大学、云南师范大 学、云南民族大学等。
三、师资队伍
本学位点结合学校和学院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关于加强和改进师 德建设的意见》等文件要求,修订出台了硕导遴选和资格认定管理办法,完善师 德师风建设的制度平台。通过教学团队结构合理、优势互补,使教学团队的教育 与改革获得长足进步,2023年获得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专任教师和行业导师情况如前所述,构成了一支汇集国内省内专家,形成学 3 术梯队的良好师资队伍。其中周平教授、崔运武教授、方盛举教授、邓崧教授、 马桑教授、罗强强教授、李静教授、谢和均教授、木永跃副教授在中国政治学会、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全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会、中国 社会治理研究会、全国电子政务协会、云南省公共管理教指委、中国社会学会环 境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和法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会民族关 系专业委员会,中国民族理论学会、民政部社会事务工作专家委员会、民政部养 老服务专家库、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青年委员会、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 究会残疾人社会工作专委会、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养老服务分会、中国统计学会残 障统计分会、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社会救助分会、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发展与社会保 障专业委员会、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福利专委会、中国社会学会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志愿与公益分会、中国盘古智库、教育 部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库、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库、学术 桥评审专家库专家、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养老金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 会健康保障研究分会等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
四、科学研究
目前本学位点科研成果丰硕,学术水平在云南省同类学科、学位点中名列前茅:在《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研究》《中国行政管理》等核心期刊发表学 术论文四十余篇,其中十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全文转载。 在人民出版社、高教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规划教材和专著数十部。
在科研项目方面,BV1946官方网站MPA鼓励教师申报各类国家级项目,2024年共 承担30项国家社科,1项国家自科,7项教育部基金项目。此外,老师们积极与 云南省政府、各企事业单位联合开展横向课题,近年来数量、质量、经费逐年增 高,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包括公共管理类的国家级教材多本,被教育部重 点推荐给全国开设 MPA 教育的高校采用。年度到校经费纵向 146.58 万,横向 31.95 万。
五、服务社会
本学位点智库主要包括:云南省机关事务研究中心、云南省公共政策研究 院、地方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云南省民族政治与边疆治理智库、BV1946官方网站“地方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等。
本学位点智库依托和整合了学科多元力量,在课题研究基础上,形成了一系 4 列高质量政策研究报告和决策咨询报告,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2024年,2份 决策咨询报告刊发于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内参,1份被国家民委单篇采纳。
本学位点与昆明野鸭湖拓展训练基地、昆明市金殿中学(专门教育学校)、 云南汇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实践教学,采取上门观摩、现场教学、案例 合作、入校跨界交流等方式开展实践教学。
本学位点依托云南省机关事务研究中心、云南省公共政策研究院等平台, 通过人才培训、课题研究、决策咨询等形式,服务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2024 年,受省、市、县各级各类单位委托,共开展了100余次培训服务,得到参训人 员普遍欢迎,也得到委托单位的高度肯定,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六、不足与短板
本学位点近年来开始搭建教、学、产、研互促网络,目前实践探索和教学成 果孵化还在探索中。其一,MPA实践教学服务还需要精细化。其二,MPA研究生 教学成果奖有待突破。其三,MPA科研和实践成果的国际交流与发表还需要继续 打开局面。其四,MPA调研和实验资源有待深挖。其五,优秀论文孵化还需要持 续投入。